首页 > 要闻 >

世界新资讯:中国第一佛像石刻被“差评”?笑称没文化真可怕!孔望山摩崖石刻

发布时间:2023-05-10 13:56:35 来源:职业摄影师刘杰

前几日朋友来我办公室聚会,闲聊之间朋友问我,你去连云港了?我答,是。连云港有什么好玩的?我说景色都挺好,但有一处印象颇深,于是我打开电脑,向他们展示我在孔望山拍的摩崖石刻照片。看过照片后有一人说,就这?还不如我儿子画的简笔画像,比敦煌莫高窟的造像差远了!

这朋友的一句话瞬间让我无语,刚想反驳,突然意识到相比莫高窟,孔望山的摩崖石刻在不了解的人眼里确实逊色不少,了解其背后意义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今天我就用镜头带您走进连云港孔望山,或算是聊天,称普及也没毛病,各位看官咱一边看景,一边聊聊孔望山石刻的故事。

孔望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古城东,因传说孔子曾来此登山望海,故而得名孔望山。但您现在要是奔着登上山顶看海想法来孔望山,那您一准扫兴而归,大家都知道江苏省由于黄河入海沉积效应,江苏每年都会增长出新的土地,连云港也是如此,今天您即便登上了孔望山山顶,您就是拿着望远镜也很难找到海的踪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今的孔望山并不高,海拔也就120多米,东西长800余米,南北宽300余米,孔望山摩崖石刻就在这座山的西南角。造像依山而建,集中在大约17米宽,8米高的崖壁上。

造像分为18组,105尊,造像最大的高154厘米,最小的仅为10厘米。而这些造像的年代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据专家考证,比中国四大石窟中最早的敦煌莫高窟还要早200多年。

孔望山摩崖石刻这105尊造像,雕刻技法采用了凹雕、凸线雕、浅浮雕、高浮雕、通体浮雕、阴线刻等雕凿技法,具有鲜明的汉画像石的特色,其雕刻内容不仅涵盖了佛教和道教,还有汉代画像中常见的“进谒”“宴饮”等世俗内容。

造像中的道教内容,主要表现道教的崇拜形象,为三尊独立的汉式衣冠正面像,是造像群中最大的造像,位置也最高。很多朋友会问,造像中世俗内容“宴饮”比较好理解,但是“进谒”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地讲“进谒”其实就是进见,拜见的意思,学生拜见老师,臣子拜见君王。

在孔望山摩崖石像中,最引人注目的其实是里面的佛教内容,其中包括涅槃图、舍身饲虎图、佛像、力士像、象像等等。那这些造型并不完美的造像有什么与众不同?

其实这和造像的雕刻年代有关,前文所说,这些雕像创作于东汉末年,而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也是这个时期,至于传播路径,有的专家说是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到连云港的,也有说从海上丝绸之路传过来的。

但无论陆上还是海上,不得质疑的是,古代连云港的信徒工匠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是最高的,人家授信新的宗教后,立马就给它刻石头上了,因此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佛造像。

在孔望山的山脚下还有一处龙洞摩崖题刻群,它又称为“龙洞石刻”。石刻有20余处,石刻年代从宋代到民国皆有。

在孔望山的山腰处还“藏”着一座千年古刹,这就是“龙洞庵”。龙洞庵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清光绪19年,也就是1839年重修。龙洞庵院中保留了一棵400年树龄的玉兰树,每当花开时节,院中花香四溢别有一番韵味。

怎么样?给位看官至此,是不是觉得连云港孔望山挺与众不同的吧?回头您有机会来到这,看着一尊尊佛像,再想着我今天聊的孔望山的历史,我相信您一定觉得更有意思。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