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标题过激了。
但这,却是我的由衷之言。
无论是作为家长、地产人还是30+职场人,我都认为自己有义务,给粉丝们和年轻人带来一些选择上的建议。
【资料图】
因为,你们人生最重要的抉择即将开始。
2023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1291万人,大学生毕业生1158万人,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当学历通胀成为常态,选择就显得尤为关键。
而一张志愿表,往往包含3项信息:城市、大学、专业。
如果要给以上选项按重要性排序——
重点大学:大学≈城市>专业。
一般大学:城市>专业≈大学。
没错,综合来看城市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高考分数是进入社会的起点,选专业是选赛道,个人努力是奔跑的速度。 那么你选择的城市,安家之地,才是赛末点 。
而前面一切,都是为了通往终点。
特别是那些异地打拼的普通人,假设你不是学霸,家里也没矿,对人生的设想就是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有个自己的家,过平凡小日子的话。
那起点、赛道和跑速的差异,在不同的终点面前几乎是不值一提。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
朋友A是做健身行业的,本科读的是正儿八经的的体育专业,毕业以后去了自己最向往的上海,就职于国内健身房品牌TOP1的 一兆韦德。
要知道,上海是健身氛围最浓的城市,A在上海年收入也有小几十万。
但在2019年,他却带女朋友来了广州。
为什么呢? 因为A在上海可以赚钱,但是存不了钱,买不起房。
他跟我算了一笔账,自己在上海的收入是在广州的2倍,但光是房租这一项,在上海的成本已经是广州的3倍,就更不用说其他支出了。
加之当时上海和广州的房价价差巨大,这么算下来, 他发现来广州工作定居, 买房难度更小,幸福感还强。
目前,A依然认为上海健身行业是最专业的,也会怀念魔都的流光溢彩。但他坦言, 在上海看到的很多美好并不属于自己,也没有办法凭努力去实现 。
所以说,填志愿前,大家务必先想好未来的人生轨迹,想定居的城市。
因为走出校门,自食其力以后,绝大部分人都会发现——
雄心壮志喂了狗,之前高估了自己。
我们都曾经以为可以靠个人努力,赚钱买房,拿下想要的一切。 但最终,往往是通过更换终点,来降低实现理想生活的难度。
说的以上这些,本意绝不是打击年轻人的热情。
只是我作为老社畜,身为过来人,还是想劝各位实际一点。
能熬出头的北漂、沪漂和广漂,当然是有。 但在每年、每座城市几十万毕业生面前,这个比例可能是千分之一。
而那些作为分母的年轻人,在无尽的加班中、压顶的房贷前,他们眼里的光,都会一点点地熄灭。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会出现一些逃离北上广深的声音。 越来越多80后90后,开始摒弃“非一线城市不去”的固有观念。
奋斗很好,但不应该歌颂磨难。
如果能有更舒坦的生活,就没必要非得迎难而上。
况且, 北上广深的经济、产业和教育当然牛逼,但各种竞争也最为激烈。
自己几斤几两,大家心知肚明。
而当下的城市群时代,其实对年轻人是非常友好的。一线城市产业、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外溢,无疑为周边地区、普通人带来更多机遇。
如果你的分数只能读二本或三本,选择大都市圈成员, 如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中的第二梯队城市,应该是更理性和务实的选择。
既不脱离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和房价又相对亲民。
长远来看,还能进可攻退可守。
捋完逻辑,接下来看看从哪些维度筛选城市。
首先要看的指标,是 关于城市居民的收入,譬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这个数据,虽然没有收入中位数客观 (问题是也没多少城市会公布这个数据) ,但这绝对比城市GDP和人均GDP更具参考意义。
如果年轻人已经有心水的行业,大致的置业规划, 我建议直接去招聘网站,看相关岗位在不同城市的薪资待遇 。
同类岗位在佛山、广州和深圳的待遇
第二类指标,当然是房价了。
城市房价,同样不建议看平均数值。因为产品结构失衡和阶段性的限价政策,往往会对数据造成巨大的干扰。
最简单的办法,打开贝壳app,看下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地图。
市中心、次核心和郊区房价,一目了然。
第三,推荐大家看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房价收入比。
这类数值都是各机构和平台计算出来的,房价用的都是“均价” ,所以跟真实的水平可能会有一定误差。但各地的购房难易程度,大致还是准的。
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对100个重点城市监测,2022年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上升,二线、三四线城市持续走低。
至于TOP10城市,深圳上海排前,接下来是三亚和北京。毫无疑问, 广州再次成为一线城市中房价最亲民的一个 。
附上100个重点城市的数据,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所以,名单大致都出来了—— 一线城市,广州房价最亲民 ,而且本科数量也是全国前五,选择较多。
二线城市,桂林、张家口、长沙、湖州、沈阳都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大湾区,上车难度由易到难排序:中山<惠州<佛山<珠海<东莞<广州<深圳 (江门和肇庆没有统计在表格中) 。
由此来看, 如果高考分数够高,对自己有信心,可以挑战去深圳读书和打拼。
反之,佛山可能更适合普通人“半躺平” 。
说完城市的选择,最后唠嗑一下专业的事。
毕竟,高考以前大家只会低头答题,99%的人压根顾不上抬头看天。
可是专业这 事,恰恰与时代背景、历史进程息息相关 。靠兴趣和感觉抉择,多少有点豪赌的成分了。
好在不久前,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 ,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建议今年大家搜一搜这篇文章看看
大学专业设置调整,说白了就是 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做人才储备 。
哪些专业好找工作,不就是一目了然嘛。
而这份《方案》提到了: 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 。
具体到理科上,提到“建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学科专业,适度扩大天文学等紧缺理科学科专业布局。精准推动基础医学(含药学)学科专业建设,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8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关键词,天文学、医学和药学。
文科方面,《方案》隐晦地提出要 “努力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
而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得靠文史哲了。
至于学校就不多说了,高校排名搜一下就有。有时间,有条件,最好是去意向学校实地考察。
说一千道一万,填报志愿还是要看考生的意愿。
旁人的意见,只能是建议。
在未来某一天,不幸发现自己选错了,后悔了,也不是不能修正。只是,人生或许会绕上一段弯路。
而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希望帮助各位能减少绕路的几率。
注:1*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2*本文只供参照,不构成投资建议。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