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晓华 方曲韵 王晓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椰风海韵中,海南省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1号楼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着养殖圆桶内欢快的东星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虞为博士满脸欣慰:“我们使用循环水养殖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东星斑的养殖成活率和出产率!”
过去,冯家湾渔民主要依靠水泥池流水养殖东星斑,耗水量大、尾水污染严重,如果遇到海水温度急剧变化或者赤潮,渔民甚至可能倾家荡产。
“我们建立了循环水体系,每天只需补充5%左右的海水即可。”虞为介绍,除了循环使用海洋养殖水,他们还会通过在饲料或循环水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东星斑的抗病能力,应用数据模型并测量水体中的病毒含量用于病毒防控,调节光照强度和时间以确定室内养殖最佳光照方案……
小小的养殖池内,竟糅合了如此之多的科技元素!
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冯家湾园区正在打造集水产科研育种、种苗繁育、绿色养殖、教育科普、检测检疫、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渔业转型升级新引擎,树立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力的现代渔业标杆。
吴坤明是当地的村民,以往靠养殖东风螺谋生。然而,养殖尾水直接排入大海,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抽取干净的海水也愈加困难。看着家园不复往日美丽,以吴昆明为代表的84户村民决定响应号召,清退养殖场。
但“钱包瘪了、饭碗不稳”,怎么办?
科技来帮忙,让鱼虾“上楼”,污水“截流”!吴坤明带头入驻冯家湾园区,建设了1100平方米的3层养殖厂房,投产6个东风螺育苗池,正式投产后仅10余天,就实现首单盈利6.75万元,这大大激励了养殖户入园的信心。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另有18户养殖户已入园建设养殖厂房。
科技的力量不仅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也深刻地嵌入一个城市的发展脉络中。
将目光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向西移动,椰林中一座新的发射塔冲天而立,那如火如荼建设的正是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航天给城市装上了发展引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昌市市长、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局长刘冲告诉记者。
是航天选择了文昌,也是文昌选择了航天。
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火箭重型化和可重复使用的发展趋势,以及商业航天产业和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是文昌在商业航天时代崛起的根基。
以建设开放型、国际化、创新融合的世界级航天城为目标,文昌正加速推动航天城发射区、高新区和旅游区联动发展,加快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产业同构,探索“航天+”产业全面发展。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如今的文昌,不仅航天科技和产业力量不断集聚融合,而且迎来传统业态的迭代升级。刘冲举例道:“我们已规划建设航天主题公园。未来在文昌,可以吃吃美食,逛逛公园,看看发射,大家来文昌旅游的理由更充足了。”
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所有大型仪器前的登记册上记录着每一次设备使用情况。凡是与种子实验室合作的科研团队,只要经过线上预约、线下登记,就可以自主使用设备。“这里所有的设备和服务都是开放共享的,还有专业的团队负责维护,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科研效率。”海南大学杜梅博士感慨道。
这,只是崖州湾科技城打造开放共享科研平台集群的冰山一角。
26.8万亩南繁用地全部实现用途管制,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交付使用,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主体完工……一个个科研基础设施和关键共性平台相继落地,成为培育种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沃土。
围绕打造国家深海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城系统谋划构建深海科学研究、装备研发和应用平台。以南山港为例,截至5月底,该港口今年已完成295次科考船服务,同比增长299%,为6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提供可靠服务。不断完善的港口服务基础设施,正推动南山港成为世界一流深远海科考母港。
科技立城,产业兴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视角谋划科技创新,将研发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投资和工业产值,科技城蹚出了一条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目前,科技城已引入近200家国内外领先种业企业和100余家配套服务企业,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整合科研机构和企业力量,提升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效率;同时加快培育新型海洋产业,吸引中国船舶集团、招商局集团等8家央企和979家海洋类企业入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兴,产业兴。如今的琼州大地上,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以种业、深海、航天“陆海空”三大科创高地铸就的科技引擎,正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扬帆远航。
《光明日报》(2023年06月30日 04版)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